学者史文鸿曾于1990年代初期批评香港电视台的儿童节目是以卡通(动画)为儿童提供娱乐为主,这种安排相对于外国,非常一元化。所选动画多包括打斗元素、过度的官能刺激、过快的节奏、科幻,并不适合低龄儿童观看。其举出的动画名称包括《忍者龟》、《功夫猫党》等。同时期,学者黄成荣则注意到成人向题材动画多渲染暴力、性爱、大男人主义,影响观众尤其青少年的心理健康。
无线电视的配音动画经常出现更换配音员的情况,某些动画角色不明原因的情况下被临时替换,有时在其中一、两集中临时替换,有时是永久更换。每当有配音员离职时,总会使播放中的动画角色被迫换人,而最受非议的是主角配音员被更换,更会牵连该动画首播日期(尤其是《多啦A夢》为甚,曾于2011、2013、2015、2020年试过延期播映,2020年更出现周末假日17:30-18:00及平日17:20-17:50均为重播动画)。2000年代粤语正音运动更波及动画,令观众不满增多(参见粤语正音运动#无线电视),惟现在科技进步、观众较少观看电视作为单一收看媒介、以及社会大众接受程度较过往开放,观众不满减少并逐渐消失。
另外,TVB曾于2008年-2015年增加动画时段,唯时任首席执行官李宝安、助理总经理余咏珊及副总经理杜之克主政后疯狂削减动画时段,包括先后于2015年终止收费电视儿童台及TVB Window广播、同年9月至2021年6月多次于翡翠台及J2削减首播及重播动画时段并多次隔年重播相同的动画(《KERORO军曹》、《超速变形》、《纸箱战机》等),令追看的观众失去了观看多元化及怀旧动画的机会,亦经常插播记者会及胡乱调动节目时段及安排,令观众大失预算,尤其2019年冠状病毒病肆虐期间,各电视台颇为持续减少动画的时段,令香港动漫爱好者极为不满。不过首席创意官(创意总监)王祖蓝上任后表明会再次增购并播放更多动画,再加上余李杜三人离任,无线播映动画的情况虽然一度有所改善,并率先于2021年7月1日恢复儿童台广播,但部分动画重播情形十分严重(如《超速变形》以及《多啦A夢》水田版第一辑,两者首播后均已经重播5次,为开台以来重播次数的最高纪录,而《多啦A夢》、《GO! 阿童木》及《面包超人》更于2020-2022年间于免费及收费频道重播达3次),同时亦未有在播毕《工作细胞》后恢复常规深夜动画时段至每周高峰产能3.5小时及恢复周末上午首播动画时段至每周高峰产能2.5小时,J2自2022年11月起更削减至仅于中午或午夜其中一个时段提供首播动画,与王祖蓝声称加强动画播放的理念仍有相当大的距离。
而ViuTV方面早期为同无线竞争而增加首播日间及深宵动画时段,更以平日下午儿童动画时段全部提供首播动画为卖点,不过由2020年中开始削减日本动画时段。由于ViuTV集中于下午儿童时段(即“合家欣赏时间”制度内)提供首播动画的安排导致动画大量删剪、不尊重翻译、抄袭字幕组及由2020年6月1日起取消大部分儿童动画时段提供字幕而遭受观众非议,再加上其增加购买曾于无线电视播过的动画,受制于外判配音翻译质素及播映安排,无助吸引曾于无线观看的观众转投ViuTV,加剧无线动画惯性收视的情形。香港自2021年起经历移民潮而导致人口及出生率减少、再加上2022年MIRROR演唱会事故及无线于2022年全年业绩亏损8亿等不利因素导致两台收视及广告收益下跌,无线与ViuTV自2023年6月起各均提供少于5套日本首播动画(但ViuTV囊括日本三大特摄),为亚视停播后最低水平,甚至比60-70年代的每周播映总时数更为恶劣,加剧观众放弃于免费电视观赏提供粤语配音的动画。
另外,无线早期提供夜间动画,由于人手所限加上观众数量不及日间,连主角仅约20位配音员参与整套动画的制作(较多单元角色的《名侦探柯南》除外),除主角外约10位配音员经常要在一集30分钟动画内兼配多个角色,背后的杂声竟然不进行配音而直接采用日本原声,而现时部分动画亦有少部分杂声采用日本原声的情形。
评论(0)